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国内外科技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外科技动态 > 正文

19位中德大学校长在校纵论大学社会责任

通知类型:新闻宣传      发布处室:综合处     发布时间:2011-10-19     阅读次数:


          新闻网讯 10月15日至16日,由我校主办、慕尼黑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五届中德大学校长会议在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举行。

      柏林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图宾根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弗莱堡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德国9所精英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10所 “985工程”高校的校领导和代表出席了会议。副校长骆清铭主持开幕式。

      校长李培根院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词。他指出,大学应始终坚持“让学生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李培根还与嘉宾分享了我校积极践行大学责任,始终强调社会服务,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的经验。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徐永吉代表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致词并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未来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重点介绍了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总体思路:建立中美、中俄人文交流机制为两大支柱,包含中国—欧盟、中国—东北亚、中国—非洲、中国—拉美、中国—东盟、中国—阿拉伯、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上合组织等8大合作交流平台,构建全面、健康的双、多边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文庆在致词中指出,过去十年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德国研究基金会(DFG)在互派青年学者、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召开研讨会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2012年,自科基金委将加强国际合作确定为年度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并出台新举措,提高资助金额,关注女性和少数民族研究者的资助。

      与会代表围绕“协心同力,共赴使命——大学的社会责任”这一主题,重点就中德科研合作与中德联合实验室建设、大学与区域经济建设、中德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管理及政策、中德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及双学位教育配套政策、中德博士生培养政策与“中德博士生院”设想、中德学生/教师交流中的对等与互惠6个专题进行了研讨。骆清铭代表我校作了题为“深度融入区域发展——大学的道义与社会责任”的专题发言,介绍了我校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引领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体会。

        与会代表还就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发挥引领作用进行了集中讨论,认为中德教育交流与合作首先应整合双边优秀的教学与科研资源,推动学术交流并积极培养国际型人才,应联合建立高端实验室,互派学生、学者。大家一致认同国际化人才培养对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德两国都面临各种挑战,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制度。

      此次会议上,中德双方校长还共同探讨了未来合作愿景,并就中德大学校长会议共同声明等交换了意见。骆清铭在闭幕词中强调,大家应协心齐力,找到中德高校合作的最佳途径与模式,进一步增进双边优势互补,达成双赢。

      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留学基金委、德国研究基金会、中德科学中心、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等多家政府与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代表湖北省政府宴请了与会的全体来宾;校领导路钢、李培根、冯友梅、杨勇、王国斌、陈安民、骆清铭、邵新宇等会见了应邀参会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部国际司、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德国研究基金会、中德科学中心的嘉宾及部分参会大学领导。

      据介绍,中德大学校长会议由北京大学与柏林洪堡大学于2006年共同发起,中德双方共19所名校自愿联合举办,前四届分别在北京、柏林、上海和图宾根举行。目前该会议已发展成中德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大会会场

    徐永吉致词

    沈文庆致词

    李培根致词

    骆清铭作专题发言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