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国家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带领政策司、计划司、高新司、火炬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东莞市市长李毓全等省市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下简称“工研院”)开展科技服务社会调研工作。
副校长、工研院院长邵新宇教授陪同李学勇一行参观了成果展厅和技术服务中心,并在座谈会上汇报了我校的科技服务工作。李学勇对于我校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重视科技服务社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工研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展厅,李学勇看到我校制造学科的所有国家级研究平台在东莞设立了分支机构并发挥重要作用,感到非常高兴。他说,“国家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这些大平台要向地方延伸,要服务企业,这点华中科技大学做得不错”。看到工研院自主研发的木工加工中心不仅加工效率高,而且能够实现清洁生产,他连说“用高技术改造传统行业,这个切入点特别好”。听到工研院研发的新型墙材装备已经在湖北恩施、麻城,安徽马鞍山等地投入生产,每条生产线每年能够减少破坏实心粘土85亩、少烧4000多吨煤,李学勇认为很有意义,强调技术应该“落地”,不能像“有些高校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
在技术服务中心,李学勇详细询问了工研院拥有的华南地区唯一一台三维激光加工装备的主要参数和功能,并观看了发动机防护罩的复杂曲面加工过程。信息部团队向李学勇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多媒体融合器及机电装置在世博会北京馆、联合国馆、国家馆等十几个场馆的精彩应用。邵新宇介绍说,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孵化出一家股份制公司,李学勇称赞工研院“又聚人才、又能孵化企业”。在电子制造实验室,看到“863计划”重大项目支持研发的RFID封装装备已经在东莞生产,并延伸到物联网应用,李学勇对我校的成果转化方式表示肯定。参观完技术服务中心,李学勇说,工研院在东莞和广东开展的科技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建议科技部相关部门考虑将工研院升级为国家级平台,“比如叫数字化装备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在学生创业中心,李学勇参观了一个由我校学生团队研发的便携式代步机器人,详细了解了其用途、速度、续航能力等参数,听说这个产品已经在东莞吸引到数百万投资感到非常高兴,对于工研院帮助大学生创业的做法非常赞赏。
随后,李学勇一行参加了在工研院研发大楼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邵新宇详细汇报了工研院在科技服务社会方面的思路和机制,并介绍了相关核心关键技术。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以华中科技大学为典型案例,介绍了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总体状况,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工研院申报国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司长王晓方、火炬中心主任梁桂、高新司副司长戴国强、政策司副司长李新男等也在发言中对我校科技服务社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李学勇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指出,华中科技大学将国家级平台延伸到东莞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为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而且完全有能力参加国家科技计划的规划、立项和评审工作。他鼓励工研院再接再厉、更上新高。
陪同李学勇一行调研的还有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叶景图、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冷晓明、东莞市科技局局长何跃沛、松山湖工委书记陈建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