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国内外科技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外科技动态 > 正文

美利用质粒制造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通知类型:学院新闻      发布处室:科发院     发布时间:2009-04-02     阅读次数:


             继英国和加拿大科学家3月1日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利用一种基因“转位子”(即DNA中一段可以移动的基因序列)来替代病毒作为运输所需基因的载体,将普通皮肤细胞转化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之后,美国科学家又传捷报: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科学家在3月2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宣称,他们找到了不需要借助病毒或外来基因、更安全地将人类皮肤细胞变成iPS细胞的一种新方法。
     
      这种新方法使用质粒(染色体外的另一种遗传因子,可以在菌株间、菌种间传递基因)作为载体,携带将皮肤细胞变成iPS细胞所需要的基因。随着时间的流逝,质粒能够从细胞群体中自然消失,从而避免了以往使用病毒可能导致的危险,因为病毒有可能会将有害基因带入细胞。研究人员詹姆士·汤姆森说:“新方法几乎不形成肿瘤,也不会破坏宿主基因的功能。”

      胚胎干细胞是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各种器官和组织的万能细胞,过去一直只能从胚胎中获得。2007年11月,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分别独立发现将普通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方法,这样得到的干细胞被称之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从而避免了道德伦理争议。但以往科学家制造iPS细胞时,大都需要使用病毒作为媒介来携带基因进入细胞并且诱发细胞重新编程。
     
      美国国家常规医学科学研究所(NIGMS)主任杰里米·伯格表示,汤姆森的方法首次不需要将DNA插入宿主基因组,而是使用不会同DNA结合的质粒。

      汤姆森称,奥巴马总统3月初为美国干细胞研究“松绑”,使得美国科学家可以更容易测试新iPS细胞的疗效,下一步,他们将在人体上进行测试。 (科技日报)